我出国不多,只有四次,且都是游客身份,回答这个问题有点怯场,可转念一想,深有深的感受,浅有浅的感受。正因为经验浅,体验才鲜明。
四次旅行,2019年美国之行时间最长,一个月。也是迄今为止,我唯一一次独自踏出国门。以下是整理出来的一些个人感想。
1、关于母语
因为忘了打印返程机票,在洛杉矶出海关时,美国官员看不懂我用手机展示的中文版电子机票,不放行。那之前自认为英语还不错的我,没有办法把母语转换成哪怕是磕磕绊绊的英语时,才真切意识到理论和实践的差距。
身处异国才知道自己真实的英语水平,这很糟糕。更糟的紧随其后还有三十天的漫长旅程。走出洛杉矶机场的我,自信崩盘,感到脚下踩的不是大地,是海上浮木,随便一个浪都能将我打翻。
语言在母语环境内只是交流工具,出了界定范围就变成立身之根本。当说话成为障碍,语言对自信的支承作用才得以彰显——在绞尽脑汁憋英语的很多时候,我知道并确信自己看上去像被抽走了大部分智力的傻子。
因而每次遇到同胞我都很开心。用母语交流,不用像失去一大半听力似的努力分辨发音吐字,不用抓耳挠腮想单词词组语法,我才能变回一个拥有正常智力的人。
2、不要迷信同胞
一个人出国,看到同胞就产生信任和依赖是自然而然的事。我很幸运,遇到的同胞大多充满善意。但也遭遇过同胞知道我英语不好,率众对我发起攻击,而我除了傻笑毫无还击之力的情形。
旅程途中,也听定居美国的华人讲过一些中国人专坑中国人的故事。实际上身边没有同胞的时候,素未相识的异国异族人也给我提供过很多帮助和慰藉。这是人具有个体性的最好证明。国家、民族,只是身份烙印,而非善恶标准。
3、英语烂得水平相当的人交流更顺畅
出发前,我在Help Exchange上找打工换宿的机会,拉斯维加斯一家旅馆给了我回音。那家旅馆的大部分运作靠义工维持。义工和旅客们来自世界各地。欧美地区的义工,大多会点西班牙语或拉丁语。英语不灵的时候,他们用这两个语种交流。
旅馆老板和本土义工为照顾英语不好的同僚,会刻意放慢说话速度,选择简单的词汇。然而我时不时还是会感到吃力。
一群人里唯一交流不费劲的是同为义工的法国小哥。小哥英语水平跟我不相上下。单词挑最简单的用,吐字虽然带着各自国家的口音,却又一板一眼很清晰。句子出口前得在脑子里过一阵,谁都急不起来,恰好给对方反应的时间。我俩聊得不多,但每次能聊明白。只不过英语水平得不到任何提高就是了。
4、不打遮阳伞
七月,无论洛杉矶、旧金山还是拉斯维加斯,几乎看不到有人打阳伞。偶尔远远看见一把伞,不用想,伞下一定是东亚人。
我也是想了几天才想明白:白人不怕晒,反正晒不黑;黑人嘛,晒不晒的有什么区别。
(编者注:一说发达国家白人视适当晒黑为健康且富有的象征)
5、胃比情感先思乡
以往出国,通常到第三天,身体还在享受玩乐,胃率先闹起思乡病。
到美国甚至没到第三天,抵达洛杉矶的第一顿饭,胃就带着我去寻找中餐馆。想来因为是一个人,极度缺乏安全感,而食物是那时刻唯一我能找到的,提供安全感的来源。
稍正式点的中餐馆在饭后会赠送幸运签饼。空心的饼干里有字条,字条上通常是一句祝福语。我第一次吃到的是Be happy。顿时想起《悠长假期》里那句经典的:Don’t worry,Be happy。就很开心。
6、民间传承在国外更连贯
旧金山唐人街去两回,不仅仅因为食物满足胃的需求,还因为喜欢那个氛围。
其实街道就那么几条,没什么好转。但气息和国内很不同,老派且传统。国内一些传承包括建筑、社团、人际氛围,被这样那样破坏、改良、同化,有些原味被冲淡,有些则彻底失去原味。
可能因为没有被动乱折断过,也可能出于惧怕被同化而忘本的心理,在唐人街,中华氛围和一些民间传承反而保留得比国内本真复古。
7、爱说I love you,擅长夸赞
看国外影视剧,里面的人动不动I love you,感觉好夸张。身临其境才发现不夸张,是写实。
逛好莱坞星光大道,街边服装店招揽客户的小伙子冲我喊I love you。我心想,你的Love好随便。不知道受环境影响还是什么原因,嘴上却也忍不住回了句Love you too。
拉斯维加斯,巴西籍义工主管说I love you像说hello。如果他叫我Emily my love,我就知道肯定是有事情没做好。每次说完正事,他必定用一句Always love you,或You know I love you收尾。
在行人不多的街区,有时会遇到路人微笑着跟我说你裙子很美,你很漂亮之类的话。有男有女。第一次我有点被吓到——路人都是用来擦肩而过的,怎么突然开口说话?
后来发现这既不是搭讪也没有恶意,可能单纯就是人少,打招呼能打过来。就学会微笑着回应:Thank you。
8、女性穿着不会被随意评判
拉斯维加斯的旅馆,有两天住进一个身材高挑,浑身上下只穿了一套超人三点式内衣,印着超人logo的蓝色披风,脚踩大红靴的白人女孩。
中午我从餐厅回宿舍,路过院子见她被一个白人男纠缠。旅馆老板恰好也从餐厅出来,观察片刻,问她需不需要帮忙。她道谢后说能应付。
当晚轮我值班。这女孩在院子里又被人纠缠(不确定和白天是不是同一个)。女孩喝了酒,不知道有没有嗑药,看上去不是特别清醒。
我准备去查房时,义工主管黑人小哥Allen过去问她需不需要帮助。
我查完一个房出来,Allen正呵斥那个白人男离开。
再查完一个房出来,两个白人男性住客正配合Allen往院子外撵自称是女孩男友的纠缠者。
送女孩回房时,Allen留意到站一边看热闹的我,交代我,女孩可能嗑了药,待会儿查房得留意她,万一呕吐,不能让她被自己的呕吐物呛到,容易窒息。
到第二天女孩离开,我没听到有人议论或指责过她的着装。
9、残疾人,流浪者多
初到洛杉矶和拉斯维加斯,隔三岔五遇见残疾人。我很诧异,怎么这么多?
有天乘公交,等车的人里有坐轮椅的残疾人。公交停稳后,车身向右微微倾斜,上车的台阶伸出方便轮椅行走的坡道。车身中部有固定轮椅的专用空间。下车时,同样的操作会重复一遍。
我意识到,并非他们残疾人多,而是他们的残疾人愿意出门。因为障碍少。
2019恰逢难民潮,洛杉矶和旧金山即便最繁华的街边也有很多长期扎营的流浪者,男女都有。用我这双中国人的眼睛看,影响市容市貌。也会忍不住想,在我们这里,残疾人是因为不方便所以不出门,那么流浪的人,都去了哪里?
洛杉矶、旧金山大多数建筑包括机场、街道都相对老旧,可能因为地处地震带的缘故,高楼大厦也少,远不如国内城市那么现代、时尚,甚至有点灰头土脸。听有同胞戏称这里为西部大农村,也就不奇怪了。
10、东亚人的卷
拉斯维加斯旅店老板为义工们组织了英语学习班,每周两次,每次两小时。老师从本土义工中选。每位老师讲课的风格不同。教绕口令,玩游戏,讲故事,文字猜谜……因为身处赌城,还有老师教赌博。
一起学习韩国女孩英语很好(在英国留学),但没放弃学习的机会。每次课程结束,巴西、埃及、阿根廷的义工瞬间消失(真的是瞬间)。只有韩国女孩和我,拖着老师,孜孜不倦地问这问那。有次拖了快一个小时,老师背不住,趁我俩聊天,溜了。
11、远离国土的人最爱国
韩国女孩很活泼,也很会找话题。有天晚上出去玩,回程路上她讲十二生肖,一帮人兴奋地绕在她身边让帮忙算属相。
我很郁闷——十二生肖,中国的!坏就坏在英语不好,无法抢夺话语权,只能在心里翻白眼,气得七窍生烟。
平时我并不是一个国家主义浓度超标的人,通常不会为了这些事情动情绪。朝鲜原本是中国附属国,很多传统跟我们重合很正常。到国外不知怎么就不行了。好像那故土,因为遥远,故土上的一切就忽然变得格外珍贵,不容侵犯。
12、额外收获
到拉斯维加斯的第三个夜晚,上铺意大利女孩离开,要乘大巴去墨西哥。她很年轻,纤细漂亮,看上去柔弱。我听说墨西哥枪支、毒品、黑帮泛滥,杀人讨不回公道,是个很危险的去处。忍不住表达了忧虑。
她耸耸肩笑,哪里没有危险,墨西哥不过是我全部旅程的一小部分。
她很自信,也很从容。我羡慕她,年纪轻轻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无所畏惧。我想我们的教育因为过于求稳,让孩子失去了探索生活多样性的信心和勇气。于是连连夸她勇敢。她笑着摇头,说谁谁(同宿舍几个义工的名字)去了哪里哪里。
我不勇敢,因为我不害怕,她说,我们习惯只身上路。真正勇敢的是你。你充满恐惧,有那么多害怕的理由,却还是独自走了出来。
好多年过去,我一直记得她坐地上收拾行李,我趴在床沿跟她聊天的场景。聊天之前,她是美丽的勇士,我散发着已经成熟的怯懦。聊天之后,她是可爱的智慧仙子,而我的怯懦被勇敢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