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的选择,恰恰是对当事人最无情的选择。
曾经有个咨询者找我,她和老公结婚4年了,一直以来两人关系都还行,不算亲密,但也没怎么吵过架。当初她选择这个男人,就是因为他比较“老实”,性格不外向,没什么不良嗜好,也没什么花花肠子,工作大于生活,可没想到,老公还是出轨了。
而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她是过年的时候偶然在表弟的手机里发现的,表弟微信里有个群,叫做“劈酒随叫随到”,群员是几个包括她老公和表弟在内的男性亲戚,以及还有几个他不认得的头像。群里聊的内容,都是各种带颜色的玩笑和约酒,其中有一句话,让她直接现场愣住:“姐夫又要带你的小情人出来了吗(捂脸笑)。”
她老公回复:“贤弟见笑了(害羞)”
原来,她老公出轨的事,在家族里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表弟安慰她说:“姐,我也是不想你们吵架,万一你们离了,那不成我的错了,再说了,我那工作还是姐夫介绍的,我可不敢得罪呀。”
表姐安慰她说:“别哭了,我们也是不想伤害你,才瞒着不让你知道的。”
舅妈安慰她说:“男人嘛,都是这样的,看开点,没什么大不了的。什么?你想离婚?别干傻事了,你现在的行情,离了就不好找了。”
最大的伤害,不是老公给她戴了绿帽子,而是老公绿了她,她竟然是全家族最后一个知道的,而且全家族没有一个人站在她的立场说话。
一想到这些所谓的亲戚,平日里瞒着她偷偷地聊了多少她的八卦,关键时刻一点都不帮忙,她就气不打一处来。
这件事情很无情,却也很无奈,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视而不见,可能就是大多数人最真实的选择。
作为受害者,可能会觉得周围的人很冷漠、背叛了自己的信任,甚至可能认为所有人都站在了出轨的那一方,是他们的共犯。然而,从道德和人性的层面,视而不见,真的是一种对过错的包庇吗,真的是一种十恶不赦的行为吗?
这里面牵涉了一个概念,叫做“干涉他人因果”。
他们的婚姻相处模式是因,出现了第三者是果,或者出现了第三者是因,被发现后婚姻破裂是果,因和果都属于夫妻二人,与他人无关。
虽然随口提醒一句,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但是大多数人,都不希望掺和进别人的因果,一旦参与了,可能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比如,提醒了当事人之后,反而被骂一顿,“你在胡说什么,我的老公怎么可能出轨,你是不是想挑拨我们的关系?”
再比如,提醒了当事人之后,她要求你出示证据,知晓真相之后在你面前大哭,向你倒苦水、寻求安慰,然后把你强行拉进打小三的阵营里,甚至在和出轨者摊牌的事情,还把你供出来,从此你们连朋友都做不了,而你当初仅仅是想提醒一下而已,没想到会让自己抽不出身来……
大多数人,在这些事情上都足够有边界感,或者说,足够怕麻烦。
他们心想:“我自认为自己在你的生命中没有占到这么重要的位置,所以不参与你的人生。”
从这个角度出发,社会中很多看似冷漠的事情自然有了解释。
为什么老奶奶在路边摔倒了,没有人去扶她?
不是路人冷漠、没有同情心,如果只是扶一下,或者只是打个120,这种程度的帮忙,估计大家都乐意。但是,他们会联想到,“扶老奶奶”这件事可能会牵扯上很多因果,譬如被讹一笔,譬如她送院后没钱留医、又没孩子帮他,于是你不好意思离去……
为什么同事得了抑郁症,没有人对她说一句关心的话?
不是那一句话有多么难开口,而是他们联想到,ta可能给自己带来很多负能量,ta可能会向你求助,ta可能缠上你,甚至,假如有一天ta轻生了,ta的亲人们都会来找这个曾经与ta最亲近的你来问责。
给当事人提供帮助,意味着侵入他们的因果,而与别人讨论ta的遭遇,却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麻烦,所以,大多数人的选择,是对当事人的不幸视若无睹,然后和身边人一起去聊ta的八卦。
“你知道吗,谁谁谁又出轨了。”
“哎,他老婆真可怜。”
这样就显得周边人更冷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