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Person

早恋是个伪概念吗?

发布时间:11个月前热度: 104 ℃作者: 陈允皓


恋即是恋,无论早晚。

在我的世界里,早恋本不是个值得一提的话题,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这样一个词汇,我通常以“恋爱”这个词来称谓,一个正常人大约14岁开始有了对爱情的懵懂,生理和心理都到了产生情欲的阶段,如果可以用“早恋”形容一段关系,大概是指八九岁的恋爱吧?然而实际并非如此。

自从干了老师这个行业,这个词不断出现在我的视野,当下教育中对早恋的认识和处理方式也“刷新”了我的认知,中学生行为准则中把谈恋爱和吸烟酗酒,打架斗殴并列起来严防死守,成为教导主任口中的不良习惯,危害社会公德。

早恋“早”看似一个间限制,在实际处理中却是一个阶段限制,大多数家长和老师把中学阶段的爱情统称为早恋,我曾试着和他们交流为什么要把这一段时期的恋爱关系看作一种禁忌,得到了差不多的答案:

1.早恋影响学习

2.小孩不懂得保护自己

3.什么阶段做什么事,学生不能恋爱

前两者可以理解,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第三点就显得毫无逻辑。

那如果不影响学习呢?毕竟恋爱和学习之间并没有一定的关系,就像工作了以后家庭婚姻也会占用时间,但不等于为了工作放弃婚姻,当我这样问的时候,得到的答案也是不可以,因为孩子把握不了这个度。

那如果进行科学的性教育,指导孩子保护自己,可以谈吗?答案是不可以,要防患于未然,做到滴水不漏才能保护好孩子。

那什么时候可以谈呢?有的说是到了大学,有的认为是工作以后,看来谈个恋爱在每个被束缚身上都不相同所以经常遇到学生时不让谈恋爱,一毕业就被逼迫结婚生孩子这样的现象

看来中国的父母太关心在意孩子的发展,可能是爱之深所以管之严,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先有个好前途再谈婚论嫁……很多人这样想,可真的只是这样吗?

我去查阅这方面资料,原本以为“早恋这个词是个理学或者社会学概念但实际上在国外几乎没有与之对应的词汇对比全世界,早恋竟是“中国内地的专有名词”。哪怕是内卷严重的日本、韩国也没有这个概念。那他们因此变得学习差,不思进取了吗?似乎没那么绝对,看来青春期时期的恋爱不是洪水猛兽。

大众多以为早恋禁忌是当下高考内卷严重的产物,自从深入教育行业以来,我接触的中式父母和老师多了,渐渐发现还不止如此,即使没有影响学习的情侣也常被打压拆散,“早恋”既然列入行为准则中的不良行为,就已经在道德上对它进行了限定,认为是错误的,不好的。究其内因,可以说是一种社会需要的限制,把人生阶段化能发挥人作为生产力的最大利用率,功利性文化下恋爱并重要它除了能给双欢愉外没有什么用而婚姻却很重要它意味劳动力重组,学生时代拼命学习,毕业以后立刻结婚生子,工作以后努力工作,到了什么时期做什么事情安排得明明白白,影响效率事情就成了禁忌不必的爱情,不必要的个性不必要喜好因为它们必要所以被重视

在传统观念中,确实也没有早恋的概念,恋爱本身也是一种禁忌,所有对爱情的赞颂都意味着对儒家秩序的挑战,人们在限定规则下进行社会分工和生育,没人在乎他们是否是灵魂伴侣。

哪怕到了当代社会,在某些深受传统思想的人眼里,恋爱也没那么重要,父母更关的是你有没有完成“任务”,有没有结婚生子繁育,能否适社会秩序关心你们是否幸福快乐也不关心你感受需求情绪欲望只是按部就班提倡按部就班反对所以在那些反对早恋的父母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不止反对早恋,他们内心深处反对一切形式恋爱反对人的欲望与个性释放反对切与轨道式人生相悖生活选择

可就是那些影响效率的爱情,无法遏制的欲望和人性,多元化的人生道路,让人成为了人。

4124

手机扫码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