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藏着一张图片,前往应用商店,下载「一个」最新版本查看!
一段发生在ONE编辑部内的对话:
“我想提这么个问答选题:在这个时代,追逐‘梦想’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么?”
“哇,这不会很老土吗?结尾不会又是那句被说烂的话吧——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所以,咸鱼到底是怎样的?”
“咸鱼就是等着被吃掉的东西啊,不会想要登上火星,不会想要变身蜘蛛侠拯救危难中的城市,不会试图像袁隆平研发能解决饥荒的新品种农作物,不会想要成为下个谁谁谁,亦或成为环球航行的船长。”
“总之一句话,咸鱼,没有梦想。”
“不一定吧。”
“那你说,咸鱼有什么梦想?”
“活着啊。”
“那我们呢?我们有梦想吗? ”
“我想,有没有梦想是一回事,梦想和梦想之间的差异又是一回事。”
“怎么理解这个差异?”
“你看,小时候想成为科学家,成为公主,成为大侠,成为各种厉害的人物。这些都算梦想吧?如果现在我28岁要去成为科学家,那真是够奢侈,并且,我也很难实现吧。但现在我也不想当科学家了,我的梦想也都变了。”
“我听过一句话,梦想不是用来实现的,而是用来调整的。”
“说得好,可以作为日签金句了。”
“其实我现在的梦想就是明天做胃镜的结果不要太差,胃炎不要变更严重。”
“我偷偷在考心理咨询师认证,我希望可以通过。”
“话说,我们这些梦想,奢侈吗?”
“我觉得还好吧。”
“我想起来我认识的一个年轻作者,老是跟我抱怨,他从初中开始写作,为了写作也荒废了学业,勉强混了二本毕业。然而写到现在三十多岁,在期刊上发表过一些作品,出过一本滞销书,可是别说距离成为文豪的梦想还差十万八千里,就连糊口都是问题,他觉得时代辜负了他的才华。”
“你怎么跟他说的?”
“我说‘可是把期望寄托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低概率的事情上,又一副势在必得的样子,是很容易被反噬的呀,把梦想当做彩票箱,那不就该提前做好中不了奖的准备吗?’我对他建议:‘为什么一定要把梦想设定为出一部畅销的或者得奖的小说呢?把梦想设定为写一部自己满意的小说不是更容易吗?’毕竟,有梦想和理解梦想究竟为何物是两回事,正因如此才会有梦想变得奢侈的疑问。”
“也就是说,追逐梦想是否‘奢侈’,取决于这个梦想本身?”
“是的吧。”
“我觉得吧,梦想可以说是一个人最憧憬的事情,即便发挥所有潜力、精力和价值都觉得值得的事情。梦想并不是一颗实现愿望的流星,只要闭上眼睛许愿就能如愿。梦想像一盏灯,在生活的迷雾中可以指引前进的方向,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能防止自己迷失,但是如何走到目的地依旧需要靠自己的双腿努力。”
“其实啊,不是梦想变得奢侈了,而是人们太多不切实际的贪欲让梦想的内涵‘通货膨胀’了,最终跟某些股票一样炒作成充满泡沫的产品。”
“人需要梦想的温度,不过一下子设定过于宏大的目标,把梦想看做人生马拉松赛跑的终点的话,势必会因为路途漫漫而感到沮丧。换一个思路,把一场马拉松拆成很多场百米赛跑,把一个过于巨大的梦想拆成很多个看得到实现可能的小梦想,这样是否更能让自己维持动力呢?”
“我的妈呀,你这也太鸡汤了。”
“这是现实。”
“所以你现在的梦想是什么?”
“下班。”
“喂,你们在聊什么?”
“梦想。”
“梦想?”
“有问题吗?”
“在这个时代聊梦想,是件很奢侈的事情啊!”
“这……就连‘聊’,也都奢侈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