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朋友聊起过一个话题:长大后的喜欢,可以用钱或者挤出来的空闲时间表示,那在没钱,空闲时间也不稀奇的学生时代,是怎么表示出对一个人的喜欢的?
我说答案很简单:发深情小作文啊。
讲道理,谁不曾有过对着喜欢而不能得的人长篇大论的冲动,而学生时代做什么都没包袱,讨人厌的矫揉造作短信算什么,发出去也就发出去了。喜欢写字的,几年后可以欣然截取生活素材,不写字的,就顺其自然等待心碎的旧话成为不痛不痒的笑谈。
作为发过这样的短信的人,我后知后觉地发觉,曾经,我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向对方摊开我们的心碎。
长大后我们不再摊开了,但一切也没有那么不同,长大后的我在还没有明确所有感情逻辑的时候就知道:能让我心碎的,绝对是真正的喜欢。
仿佛那个短信仍然存在,只是发不发出去的问题。
高中对他发短信的那位,我上大学后,我们又见了一面。是一群朋友开车出门去近郊的聚会,朋友提前问我,能叫上他吗?我说没问题。
我是真的没问题。我从上海赶回去,跟几个朋友一起坐在他的车的后排,那时候我刚刚开始在网上写文章,跟合作伙伴和客户用手机保持着沟通,我波澜无惊地平和地听他讲准备申请英国的大学,这个和那个有什么不同。我不在意,我只想着自己的名利场。
心碎没了,喜欢也就是真的没了。当一个人无法引起你任何的感情波动,他即使人就在你身边,也相当于已经早早地退场。如果这是电影,那他的身影,就已经是融入路人身影的一块儿暗色。
分手的预兆也是如此,放下的预兆也是如此,我的情绪从此跟你都没关系了,我看着你的一举一动,竟然没有任何“这和我有所关系”的想法。
所以我平静。
从前你说谎话,我会手足无措,或者在心里想办法为你辩护,或者跟你大吵一架,或者跟你切断联系,但其实在等着你停下手上的一切事情跑来我的楼下,征求我的原谅。
这些举动都说明,这段关系在我心里其实还没有走到最后一步。
但到了那种时候,我可以从容地听你讲完所有谎话,还能大度地跟你周旋,或者一副嘻嘻哈哈“我什么都能原谅”的样子的时候,我一定离彻底离开这段关系,只差用小拇指戳一戳的距离了。
分手的预兆是什么,是心如止水。
想想,很多感情,真的是悲伤得很贫乏的,一句话就能概括:“我伤受够了就走”。
某一段很纠缠的感情里,跟对方反复拉扯,互相伤害,断联过后也怎么都放不下。那份痛苦一直被时间慢慢磨啊磨,直到有一天别人把他的动态转到我的首页,那是在一个深冬的傍晚,我对着那个ID愣了几秒,随后又继续向下滑,心无旁骛。
感情的终点真的是平静,不是鲜花也不是闪电,是一团可以置身其中的云。是你想到这么一件事,有一天你会看到他的结婚照,你甚至能想象到那张侧脸的轮廓,你也会难受几秒钟的,会想叹气,但很快,又什么感觉都没有了。
因为你还记得,曾经想奔向他的路,你真的走得好辛苦啊。
那条路好长啊。你给过的每一场具体的心碎,是我在路上淋过的雨,踩到过的尖利的石块,掉进去过的用藤蔓编成的陷阱,我全部走过来了,我曾经越挫越勇,曾经摔倒一次又悄悄抓紧侥幸再爬起来一次,想着继续往前走。
我以为这个困境漫漫无期,我也以为那是我唯一可走的路,直到又摔了一次过后——可能都不需要是很严重的一次,但就是在某一次,偶然的某一次,我爬起来过后,不再想往前走了。
我觉得一切够了,我想跑出去了,当有了这个念头后,这座布满荆棘的森林,突然就退回到了地面之下,我的眼前开阔了,我又可以大口呼吸了。就像冒险故事书里的小女孩儿,我眨眨眼睛,突然不想再当个越挫越勇的主角了。
时间太久了。我受挫太多,我也不再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