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Person

人在迷茫时该做些什么?

发布时间:5年前热度: 207 ℃作者: 柴桑

说起迷茫,我也算和它相处了七年了。

高考失利50分刚过二本线,专业课学渣差点大学延毕,摸爬滚打跨专业自学,这些过程中,我和迷茫的关系简直就像经常坐下来喝杯茶的老朋友一样。

不知道你所认为的迷茫是怎么样的一个状态,我自己对它的感觉就是:

我目前干的事情真的有意义吗?

我努力学习究竟为了什么?

我未来到底该做什么?

我想成为怎样的人?

我现在这样好吗?

突然一瞬间,就进入了一个“什么都不想干不知道未来去往何处”一个状态它往往是伴随着你需要作出重大选择的某个时刻,抑或是你突然开始质疑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时到来的。

比如很多人的迷茫都是大三、大四该选择考研还是找工作的时候开始的,而我的迷茫则从大一就开始了,因为很怀疑当时的生活状态啊……甚至我相信我的很多读者从高中就开始迷茫了。

迷茫就像是一种人生“卡”住了的感觉。

究其原因,有两点:

现在人真正能够靠自己去思考的时间变少了,而虚假的快乐却变多了。

抖音背后的万人团队,头条智能的推荐算法,特效百出的综艺喜剧,无时不刻不在讨好着你,你只需要动动手指,连上wifi,就可以感受到被精心设计过的快乐。

于是,你思考的时间被占领。

而90后生活的年代,也早已没有什么强迫性的压力了。

独生子女,用不着背负太多。考不上名校,二本一样可以混;嫌找工作累,就一直考研读博;毕业了感觉毫无竞争力,直接回家父母帮你找找关系也能凑合找到个工作,食宿都省了。

于是,催你上进的压力被排除。

没有什么快乐是需要代价的,没有什么压力是必须背负的。这样的生活,不能说喜欢,也不能说不喜欢;没有很幸福,也没有多不幸;并不算抗拒,但也没太大激情。

问你到底想要怎样的生活,你自己也不知道。

于是就这样日复一日了下去。

 

1

迷茫它属于种状似“静止”状态。

因为迷茫在短期内并不致命,它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慢慢的煎熬着我们的内心,消磨我们的精神能量。

所以,很多人都并不会因为迷茫的感受,就马上做出实质的行动去改变现状,而只是停滞在手足无措的迷茫状态之中。

哎,像一双有点硌脚的鞋,你天天穿着它走路,慢慢的也就习惯了它的硌脚。说疼,好像也只有刚穿上它的那一刻疼,但走着走着,也不知不觉就忘掉了它。

只有当你磕上了一个小石子,或者需要迈步上一个台阶时,它所带来的疼痛又会袭来。

所以,摆脱迷茫的第一步,就是你要先主动去改变这个“静止”的状态。

啊我也知道大家都想说:“我就是不知道自己该做点什么,怎么办?”

但真的很遗憾呀,我也不能告诉你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因为这个问题只能由你自己回答。

我能为你做的,就是写一些经验和底层逻辑,帮你去找寻最适合自己的答案,而不是直接给你答案。毕竟人生怎么可能有参考答案呢?我给你的,也不一定适合你。

但我可以保证的是——

探索未知的世界,输入从未见过的知识,输出有价值的东西,帮助更多的人……

这是绝对能让你远离迷茫的事情。至少我就因为做这些事快乐得不行。

所以在正式开始说方法之前,我希望你先养成看书,听TED的演讲,或者看纪录片的习惯。

 

2

第一步,你不用先着急赶迷茫,而是先去随便做出一个动作,尽快得到一些确定的,有反馈的东西

很多人在迷茫时,不是没有做出改变的努力,而是太想一下子就改变得脱胎换骨,结果不是高估了自己,就是太勉强自己,最后只能以失败告终。

所以这个阶段,一定要只做一些容易的事情,不要贪多啊~就先做一点就好,先动起来。

比如我给你定三件事吧,从明天起你就可以开始去做:

·(1)把你每天起床的闹钟再调早10分钟;

·(2)睡前做10个俯卧撑,女孩子的话就做10个仰卧起坐吧;

·(3)买一本书,每天阅读10页。

为什么给你定这三件事呢?

因为,这三件事,分别代表作息规律、锻炼身体和保持学习。也是许多人爱给自己立的flag的超超超简化版。

毕竟刚刚也说了,不要一次性要求自己脱胎换骨,而是先从小小的改变做起。

可能你觉得这3件事能带给你的改变太小了,但我建议你先从做这三件事开始,不是想要你从中获得多少好处,而是希望你先养成习惯。

我建议你先早起10分钟,是希望让你感受到早起带来的微妙好处,比如你可以为自己买一份早餐,妆容再化得精致一些,看一篇公众号文章……

我建议你每天做10个俯卧撑,是希望你能感受到锻炼对你的改变,比如你的睡眠质量提高了,你的手臂有了细微的线条……

至于为什么让你去读书,也不用多讲了吧。每天读10页书的这个观点是胡适先生提出来的,他说坚持一年就能看三千六百多页书,坚持十年,足以成为一个学者。

总之这些小小正反馈可以你养成习惯,然后你再尝试慢慢“加码

试着早起一小时,主动去晨跑,一个月看完两本书……有了前面的铺垫,做到这些会容易得多~

通过这3个小小的,简单的动作,你感受到了习惯的力量,你发现原来改变并不是看决心和努力,而是看时间和耐心的。

于是,你慢慢从迷茫期的静止状态动了起来。

 

3

当你动了起来我们可以进入下一步,开始在某一领域里提自己,为自己增值。

没关系,我知道这个阶段你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该做什么……先别着急,找到兴趣是下一个阶段的事。这个阶段,你先去开始学。

如果你不知道学什么,我可以给你列一些在未来怎么都派的上用场的,不会错的技能。

比如:

1.学一些工作用得上的技能

演讲、写作、PPT、新媒体、Excel、英语、编程、心理学、经济学、时间管理、思维导图、PS…...

——哈哈我就学了新媒体和写作,思维导图也很擅长~

2.学一些生活用得上的技能

做饭、穿搭、营养学、理财、阅读、修电脑……

——我就考了营养师,给自己搭配健康的菜谱~

3.也可以学一些陶冶气质的技能

吉他、书法、绘画、插花、舞蹈、陶艺、羊毛毡、木工……

——我业余兴趣就是画画,也会做一些树脂手工艺品~

4.还可以学一些对身体好的技能

篮球、滑板、长跑、羽毛球、网球、瑜伽、搏击、游泳……

——我羽毛球一绝哈哈哈,搏击和游泳也学过~

你看,你还有许多事情可以去做呢,而且学习这些一点都不耽误你去追寻兴趣,没准你做着做着,也就发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

重要的是,让自己有事可做,让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慢慢浮现出来,而不是望天空想。不要让自己的世界太小了,所以一点点迷茫就可以困住你好久。

 

只要你有一件合理的事去做,你的生活就会显得特别美好。

你会慢慢在探索的充实中,遗忘当下的迷茫。

 

4

做完上面两步后,你应该就不会感觉很迷茫啦。

但这还不够……因为如果你还是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以及该干什么,迷茫迟早还会再来烦扰你。

所以,最后一步,是找到你自己真正兴趣领域所在。

分享给你我自己当初找定位时用的方法——偶像看齐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崇拜的人,那你就可以去向他们看齐,因为既然你会崇拜他们,会羡慕他们,就代表至少他们的定位是你所感兴趣的,你想去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对吧?

所以你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走一遍:

·从你的朋友圈,从知乎、公众号等等你经常逛的平台,选出3~5个你最喜欢的好友或博主。

·分析他们的定位:他们在做什么?我最喜欢的是他们身上的哪些点?我最羡慕的是他们做成的什么成就?

·整合这些点,从你最想达到的那个成就,或者你未来的某个理想状态,反推你需要去学什么东西。

偶像看齐法有什么好处呢?

好处就在于,你可以走一条别人验证过了可以成功的路去跟随他的步,一步步走。如果你遇到什么瓶颈期和困难,可以去看看他当初怎么解决的。

而且有一个偶像可以看齐,也会是你持续前行的动力,就像是路灯一样。

再说个好玩的:葬礼幻想法。

这是史蒂芬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提出的,大致就是:

请幻想你已经死了,在你的葬礼上,大家在对你盖棺定论。这时候,你最希望听到别人对你的评价是什么,这个评价,或许就是值得你花费一生去追求的事业。

 

5

相信大家都看过《阿甘正传》里那句经典台词(我就把它摘抄了下来):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会得到什么。

但我们总是希望生活要是什么充满未知的巧克力,而要的是:老天爷,求你了!给我一个准信!告诉我,选哪个更好!

但真实人生,不会如你所愿。

薛兆丰在接受GQ采访时,说过一句话:

生活不会在你都准备好了以后再开始。生活已经开始,你在试验过程中把时间用完,而受骗本身也是生活的常态。

所以好在,人生的魅力也都在于“未知”“变数”“运气”“试错”。

如果一切都能像被编排好的剧本一样,那你的确不会迷茫了,就是会感觉活着没什么意思而已。

 

,就去好好感受人生魅力并征服路上的迷茫吧我和你一起共勉呀~

3064

手机扫码访问